聲音,善於通往記憶…
聲音扮演著儲存記憶的重要角色,它能喚起回憶及感知,它能流動,卻又能激發感動,使得不同的個體產生共鳴與交集,塑造共享的生命體驗和價值觀。「聽‧見:聲音記憶特展」聚焦於「聲音」,提供一個不同記憶歷史的方法。
我們以「聲音」為引導,感受其中記憶的知覺與變化,通過不同的聲音作品和行動者的觀點,探索多維度的臺灣感知,感受聲音裡所承載的歷史訊息及文化理解。
這也是一個反思當代歷史記憶保存的展覽。我們以多元的聲音記錄形式,如聲景、訪談、廣播、唱片、樂曲等,這些記錄著過去的某時某刻,以及個人和集體的記憶。從當代的角度,我們如何重新理解這些正在消失、轉變或新生的聲音所承載的信息?思考什麼是對人們重要的存在,什麼是我們所想追求的文化價值?
單元一【聲/景,聲音是記憶的串珠】
你還記得今早第一個有印象的聲音嗎?
一連串的聲響衝擊而來,你會想到什麼呢?聲音如同珠串,串連記憶裡的景象,閉上眼睛,感受一下聲音的力量。
單元二【說/懂,推敲聲音裡的故事】
你還記得那些重要時刻或特別回憶裡的聲音嗎?
六個聲音作品記錄著不同的人群在「過去」、「當下」或「未來」所產生的感受、回憶或訴求。不管是祭典裡人們的心聲、全球性疾病的共鳴、小鎮獨有的腔調、時代的口述歷史、外籍勞動者的歌聲、難解的古調旋律、亦或是搶救下的寧靜之聲,每一則聲音的捕捉,都凸顯了被忽視聲音的重要性及被珍視的價值。
●燃燒織聲:一把祭典之火燒出了那些古老的召喚及當代交織的旋律?【范欽慧、洪永鑫】
●你的、我的、他的Covid-19之聲:一道道聲景如何串出世界的共感時刻?【中央廣播電臺、喬治爾斯‧瓦魯索斯】
●安平腔:一種舊時腔調如何召喚過往記憶?【李維睦、吳燦政、吳佳霓】
●褒歌密碼:一種曲調藏著誰的生命體驗?【黃裕元】
●異鄉移工之聲:一首歌曲承載了誰的自由想望?【吳庭寬、藍雨楨】
●25分貝的寂靜:一種在靜謐裡孕藏的萬物之聲【台灣聲景協會】
單元三【喚/起,聲音的協作挖寶者】
你也是用聲音記憶歷史的人嗎?
聲音是流動的,難以用一段聲音框限一個明確的畫面或時代,但它卻容易透過協作勾勒出集體情感和精神。臺灣有一群人基於文化價值的思考,有意識地萃取聲景、保存聲音,透過「聲音紀錄過往」的行動,來表達及反思「什麼是對人們重要的存在與價值?」聽聽他們的價值判斷,透過這些聲音,探索他們要帶我們去往的不同未來。
1.環境X教育:台灣聲景協會
2.世界X臺灣:中央廣播電臺
3.舊曲X保存: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4.記憶X故事:小島裡文化
5.聲景X體驗:目目文創工作室
6.古調X新創:火箭人實驗室
單元四【聽/見,你的此時此刻】
你記憶中最深刻的聲音是什麼呢?
或許是母親哼唱的歌謠,戀人低語的柔情,或是童年時的歡笑聲。這些聲音,像是一條條緊緊相連的線,編織成生命中最珍貴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