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歷史影音資料
臺史博接受各界捐贈日本時代、戰後歷史影音資料,並修復出版,受到影視界、學界重視;亦主動與國立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語言文化研究所等管存有臺灣影音資料的機構,取得利用、研究之合作協議。這些資料將可在本圖書館進行閱覽。
- 1.館藏膠捲影片數位化成果
臺史博典藏有早期劇院之膠捲影片(175捲)與准演執照(138本),並零星收受各界捐贈影帶資料,經修復數位化後,陸續出版相關影音資料。首批於揭露發行為《片格轉動間的台灣顯影》(2008年發行),收錄日本時代〈南進臺灣〉、〈國民道場〉、〈臺灣勤行報國青年隊〉、嘉南大圳無聲宣傳片〈幸福的農民〉等4部紀錄影片。第二波發表為《全臺灣:一九三0年代臺灣紀錄影片選輯﹝DVD﹞》(2018年發行),收錄〈全臺灣〉、〈守護臺灣〉、〈臺南神社神苑落成奉告祭及大祭實況〉,及另外徵集而得的16毫米影片〈昭和十二年度後龍公學校運動會〉。
相關影片於本圖書館提供現場閱覽,其中〈南進臺灣〉、〈全臺灣〉為1930年代極為精彩豐富的各地風情紀錄,廣為各界應用與愛好,堪為歷史紀錄片、影視界入門的重要材料。
《片格轉動間的臺灣顯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修復館藏日治時期紀錄影片成果》,臺南市: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08。
《全臺灣:一九三0年代臺灣紀錄影片選輯》,臺南市: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8。
- 2.東京外國語大學臺灣影音資料:淺井惠倫數位典藏利用
本圖書館典藏國立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語言文化研究所收藏關於臺灣的資料,主要是日本時代語言學家淺井惠倫(1895-1969)在臺灣各地進行的調查蒐藏資料,包括照片檔案逾2,100張、唱片錄音mp3檔共255筆與無聲影片檔案18筆。淺井惠倫之相關影音資料可於本圖書館單機版電腦閱覽。
淺井惠倫在1930年代廣泛進行原住民語言和歌謠的錄音,主要錄音成果是在嘉義、臺南、高雄的南部山區進行,涉及鄒族、西拉雅族、大武壠族、布農族、卡那卡那富族、拉阿魯哇族、下三社的魯凱族,還有屏東縣的霧台魯凱族等等。東部的錄音則有阿美族、噶瑪蘭族與蘭嶼的達悟族。部分為新竹苗栗一帶道卡斯族和賽夏族,及宜蘭一帶巴賽族的錄音。淺井惠倫的田野工作,係針對當時瀕臨傳承危機的語言,當中的歌謠文化、祭儀方式等資料,許多當代已失傳,或有相當大的不同,不僅具有學術價值,對相關原住民族的文化復振也深具意義。
臺南大內頭社,公廨前的尪姨與祭壇,淺井惠倫拍攝,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