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原民、漢人、官府的交織物語」番外篇:臺史博X故宮X臺博三館聯合數位實驗展

  • 日期:2023-04-25~2024-01-01
  • 地點: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1特展室


2021年至2023年,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共同完成了一檔文物型展覽,三館以各自館藏文物的特色,合作呈現了臺灣歷史上的三個主角:原住民(臺博)、漢人常民(臺史博),與中國宮廷/官府(故宮),讓三方文物映照出臺灣多元人群豐沛的物質文化。儘管「物件」通常是博物館展場上的主角,但如果把實體抽離了,讓數位技術登上舞台成為關鍵演員,又能打造出甚麼樣的故事與思考?

 

這個展覽試圖在三館聯展的真品文物退場後,嘗試幾種實驗性質的數位藏品展示案例:一、當藏品影像成為空間藝術,拆解、重組彷如擁有生命般跳動,能否在空間中創造出物件與觀者之間新的連結關係?二、打造具創新或平權用意的小實驗,透過3D列印技術製作出可供手感體驗的教具型展品;三、採3D數位文物型式,提供真品靜置展櫃中所不可為的翻轉細看等動態式品閱;四、文物的數位藝術創作,將物件以不同的想像編織起來,會帶來甚麼樣的視覺體驗?走入展場,一起來場實驗!

 

1.藏品的空間藝術

 

請您不妨將整個展場空間,視為一個數位藝術作品。

 

由美國藝術家Zach Lieberman和本次展示設計團隊:自光體設計(ES DESIGN STUDIO)、螢光系動態藝術(NEON · GALAXY)所共同合作,流貫展場的紗幕影像,是一組以空間為單位的「程式藝術」,運用三間博物館的館藏品打造而成。將故宮、臺博、臺史博個別數百張主題文物圖像,搭組部分當代物件,共2050張影像素材,透過程式的客觀演算,三館文物的視覺特徵經歷了一段拚湊、組合,形成一番新的「交織景觀」,邀請您穿梭其中體驗看看,文物影像製造了甚麼樣的空間效果?

 

2.盤面宇宙

這是由盤器文物打造的數位藝術小作品。

盤中物的吉祥寓意,

盤中景的山水天地,

盤邊的圖飾、盤底的印記,

當盤皿的千百紋理串接流轉,

會看見甚麼樣的萬花筒小宇宙?

 

3.材質變身

這裡是鼻煙壺的媒材創新小體驗。

透過3D數位列印技術,

為小巧的鼻煙壺創造不同的質感對比,

當皇家宮廷中的工藝精品,

化身自當代的日常媒材,

走入大眾生活中,

能不能創造出嶄新的「社交物」脈絡?

就當做一次創新思考的媒材嘗試。

 

4.觸摸感受

這是一次科技平權的小實驗案例。

排灣族象徵羈絆與結盟的雙連杯,

3D數位列印技術進行塑模,

製作成視覺不便者的手感體驗教具,

歡迎用「觸摸」來感受展品。

 

5.語言情境

我們打造了一區「看不懂的文字」世界。

歷史文物VS當代生活,

看不懂的文字滿天飛,

圈內看得懂的人會心一笑,

圈外看不懂的人卻置身難解的隔閡中,

等您來解碼。

 

6.凝視與叩問

這是一組日本民俗工藝所打造的臺灣原住民族泥塑人偶,

其製作視角不免出於他者的觀看與理解。

3D數位文物提供了360度觀看角度,

仔細觀看這些被打造的細節,

也想一想您所認知的真實或疑問。

 

7.「美」的想法

想想時尚是甚麼?美是甚麼?

是個人的個性展現,或是社會觀念的雕塑?

在這3D數位文物互動區,

歡迎720度翻看這兩組在不同意義下誕生的時尚配件。

您是否樂意在自己的身體上,

試穿這組小鞋或這頂帽子?

 

8.圖像的「角度」

情慾的世界,

這面看是一種角度,

換個面又是另一種情境。

從雙面看看密戲文物,

再跟AI聊聊畫面想像,

讓您含羞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