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自2014年起,以「看見臺灣故事」為主題,帶領青少年透過策展,以自己獨特的眼光看見臺灣故事。十年間,我們不僅在館內、外辦理各式推廣活動、開發各式學習資源,更從2020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故事臺灣獎」,鼓勵青少年以小論文、展示及創作呈現自己探索到的臺灣故事。 今年以「尋跡...
這是一檔關於「移動」的展覽,我們將呈現原住民族人在不同時代中所經歷的7則移動故事──從族群、部落,乃至於族人個體等多重層次的變化與變遷,大歷史如命運般的推力,如何捲動原住民族在地理、身分及情感上的搬遷與挪動,而族人將如何去訴說這份生命視角? 單元「部落的回望」,談的是部落因不同國家政策而遷...
聲音,善於通往記憶… 聲音扮演著儲存記憶的重要角色,它能喚起回憶及感知,它能流動,卻又能激發感動,使得不同的個體產生共鳴與交集,塑造共享的生命體驗和價值觀。「聽‧見:聲音記憶特展」聚焦於「聲音」,提供一個不同記憶歷史的方法。我們以「聲音」為引導,感受其中記憶的知覺與變化,通過...
一份病歷,是醫師對病人病情、問診過程和處理方法的紀錄;八萬多份病歷,則是一個地區的歷史縮影。開業九十餘年的韓內科診所,自日本殖民時期創立以來,歷經空襲、戰後重建等困難,一路陪伴臺南人至今,見證府城近一世紀的生活變遷。其內存有創辦人韓石泉醫師(1897-1963)自二戰末期1945年至逝世為止,每日開...
1624,一個西元年份,這一年荷蘭人來到臺灣,而後西班牙人緊接而來,臺灣自此被捲入歐亞貿易的大網絡中。這是一個臺灣躍登世界舞臺的時代,臺灣更加被世界所認識,成為一座東西方貿易航線交會的世界島。 400年後的2024年,我們以1624為題,以「跨越」的視野重新理解這個年代。 展覽將...
地點:南區氣象中心、曾文水庫風景區(曾文之眼)、水利規劃文物館、烏山頭水庫風景區(八田紀念室)、農田水利文物陳列館、臺南市官田國中、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隆田Cha Cha文化資產教育園區等共8處 「流域共構」特展三部曲 112年8月,臺史博「流域共構:雲嘉南百年水利與...
跨雲嘉南15萬甲的嘉南大圳,透過各式水利設施,引水灌溉農田。這套水利系統在臺灣持續運行百年,是百款水利人在水利現場守住這套供水文化。因嘉南大圳產生連結的8個單位,共同以4個主題:「水圳知識」、「環境景觀」、「物件」與「人物/職人」,共用64張水利圖像傳達現地與嘉南大圳、與水的關係與同中有異之處,將水...
地點: 國定古蹟臺南地方法院(司法博物館)第三法庭1915年,一場以信仰為名、發生在噍吧哖地區的武裝抗爭事件,導致當地為生存拼搏的人們,在抗爭失敗之後,面臨著嚴刑峻罰的司法審判與未知的未來… 「重返第一法庭.噍吧哖世紀大審判」特展,結合了「文化內容科技應用」、「...
100年前的臺灣,同時也是臺灣文化協會成立的1920年代,有一群人懷抱現代世界的新知,更有著實踐的勇氣與熱情。本特展回顧「文協時代」的14位開拓者,與這些人的自覺與逐夢的歷程,新的世紀之夢,也將在我們的面前展開。
序論一次大戰結束後,世界興起民族自決風潮,臺灣也開啟反殖民的政治社會運動。正值臺灣反殖運動熱潮尾端,一個來自一戰後新興國家捷克斯洛伐克的世界旅行家卜吉比索爾,橫跨歐亞大陸,於1929年來到臺灣,見證了殖民政府的言論自由管制,無法自由攝影與行動。在這種種被限制的背景下,他提出了對於殖民地臺灣的外人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