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生,是運用畫筆與色彩,將眼前三維空間的實體景物,描繪為二維平面的作品,讓觀者無論在哪一個時空,彷彿能透過畫作看見繪者眼中的景物。我們熟悉的臺灣畫家陳澄波,是個熱愛寫生的藝術家,他的作品,幾乎都是在對象前完成的,也留下數張在寫生現場的得意照片。在二二八事件受害離世後,他的妻子張捷以秘密的收藏,也彷彿...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了跨時代的臺灣桌遊,這些遊戲是歷史的載體,刻劃出時代變遷的特色;也是一種講述故事的獨特方式,從中投射出不同時空中人們的思維和想像力,他們如何想望生活、想望世界,又如何在遊戲桌上滿足夢想與慾望。當然最重要的是,這些遊戲承載了許許多多一起歡笑的時刻,是我們不可取代的共同回憶。臺史博...
記憶如何捕捉?如何承載?哪些記憶得以被保存與傳遞?自2021年起,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接手營運「國家文化記憶庫」這個由全民共筆的資料庫,累積了眾人的記憶與故事,透過民眾的自我書寫、記錄和上傳,建構出豐富多元的臺灣文化地景。我們相信每個人所見的世界皆值得被分享,這些記憶片段成為我們共同的文化資產。在本展...
公視戲劇「聽海湧」講述二戰時期殖民統治下的臺灣人,如何被動員前往戰場,故事圍繞著臺籍戰俘監視員新海志遠的故事展開。監視員受日本軍隊命令管理戰俘,日軍以軍人方式管理戰俘,最終於戰事不利時虐殺戰俘。戰後盟軍軍隊重返時,開啟戰爭審判,許多戰俘監視員因此被判刑甚至處死。殖民統治下前往戰場的臺灣人,部分因被動...
140年前,法國政府和清廷因為越南的外交歸屬爭議,殃及孤懸海外的臺灣,不只基隆、淡水和澎湖相繼淪為戰場,臺灣全島更面臨商貿閉鎖的經濟困境。這場蔓延超過一年的戰禍——「清法戰爭」,在臺灣人口中稱作「西仔反」,「西仔」即「法蘭西」。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