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永祥為知名臺灣教會史與圖書館學之學者,同時也是長老教會長老。其生長背景、人際交往、學術歷程與個人關懷,不僅與長老教會有密切關連,更是臺灣近代社會發展史的重要縮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重視賴長老於臺灣史的鑽研,尤其是涉外關係領域的學術傳承,將其著述重新整理、出版,讓世人共享研究成果,也向其致敬。賴永祥文集「歷史篇」第7冊重新編輯「臺灣省通志稿‧政事志外事篇」,內容從明末西方東漸的國際糾紛談起,涵蓋到1946年。共分四大單元:第一章〈早期臺灣之國際關係〉;第二章〈清代對外關係之演變〉;第三章〈割讓臺澎之經過〉;第四章〈日據時期之外事〉。從早期地圖上的臺灣談起,講荷西明鄭的國際衝突,談到外國人對臺灣的企圖和入墾活動,並聚焦19世紀引爆的重大衝突戰爭,如鴉片戰爭、羅發號事件、樟腦問題、外人傳教問題、牡丹社事件與中法戰爭等等;也針對《馬關條約》及臺灣民主國專章討論,突顯割讓問題及自主獨立的意義;終章以外事業務的內容來論說,臺灣政府與人民和外來者之間的關係,已經由偶發的意外接觸、衝突與交涉,轉成制度性的處理。
著者:賴永祥 John Yung-hsiang Lai(Lōa Éng-siông)導讀:翁佳音、林偉盛
歷史篇Ⅲ/ 臺灣省通志稿 政事志外事篇導讀:從《臺灣省通志稿‧ 外事篇》談臺灣涉外關係史研究第一章 早期臺灣之國際關係第一節 明末之國際糾紛一、西方東漸之時代背景二、早期地圖上之臺灣三、日人之早期侵臺企圖四、荷蘭人之據臺五、西班牙人之據臺六、荷西日在臺之抗爭第二節 明鄭時期之自主外交一、鄭成功驅荷復臺二、清荷聯軍企圖取臺三、鄭英通商之概要四、明鄭征菲之計劃五、對外之廣泛貿易第二章 清代對外關係之演變第一節 外人覬覦臺灣之端倪一、薩馬那惹之偽臺灣志之刊布二、貝尼奧斯基之來臺及其建議第二節 鴉片戰爭與臺灣之獄一、鴉片戰爭與臺灣防務二、英艦數寇臺灣及其失敗三、鎮道對英俘之處置四、英使控鎮道殺俘冒功五、怡良定讞臺灣之獄第三節 臺灣之開埠通商一、開埠前英國對臺灣之覬覦二、美國對臺灣之關心及企圖三、《天津條約》與臺灣之開埠設關四、對外貿易與外商五、外國領事館之設立六、商務局之設置第四節 外舶遭難及糾紛之續出一、外舶遭難之若干記錄二、美船羅發號遭難事件三、樟腦糾紛四、北部之糾紛五、英德之大南澳侵墾六、外人照會建設燈臺第五節 外教之傳入與教案一、明末荷西之傳教二、天主教捲土重來三、英國長老教會在南部之擴展四、加拿大長老教會在北部之拓建五、同治間南部之教案六、光緒大稻埕天主教案七、教堂之稽查保護八、駐臺外國宣教師一覽第六節 琉民遇難與日軍侵臺一、琉民之遇難被害二、日本侵臺之陰謀三、日本舉兵與列國之態度四、日軍之犯臺經過五、我國之防禦措置六、外交談判及其結果七、中日戰後之警聞第七節 清法戰役與臺灣防衛一、臺澎積極備戰二、基隆滬尾防衛戰之展開三、法軍封鎖臺灣與局勢之穩定四、澎湖失陷與中法和議附 英商得忌利士小火輪搗毀案第三章 割讓臺澎之經過第一節 《馬關條約》之締結一、李鴻章力爭割地權二、馬關會議中折衝與和約之簽訂第二節 運動列強援助之失敗一、英國之態度二、俄國之態度三、法國之態度四、德國之態度五、西班牙之態度第三節 承認割臺及其交接經過一、割臺之承認二、李經方之交割臺灣第四節 臺灣民主國之建立與崩潰一、自主之醞釀二、自主之宣言三、自主後清廷之態度第五節 臺民國籍之改隸第四章 日據時期之外事第一節 領域問題一、領有權及版圖境界之宣言二、福建省不割讓之宣言三、南沙群島之隸屬問題第二節 涉外行政一、外國人之管理規定二、對中國人之特別規定三、內國人之外國渡航規定四、內國人由外國渡航臺灣規定第三節 外事機構一、外務部之設立二、外事課之變遷三、外事部之獨立第四節 外國領事館一、英國領事館二、美國領事館三、德國領事館四、荷蘭領事館五、法國領事館六、西班牙領事館七、丹麥領事館八、挪威領事館九、中國領事館十、義大利領事館十一、古巴、奧匈、俄國、比利時各國領事事務第五節 旅臺外僑一、旅臺外僑之權益二、旅臺外僑之概況第六節 旅外臺僑一、臺灣籍民之由來二、旅外臺僑之分布三、各地臺僑之概況附錄:賴永祥著作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