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與捷克學者跨海攜手合作,重新解密百年前捷克斯洛伐克首位來臺世界旅人卜吉比索爾旅程,重返臺捷相遇時刻。卜氏身後留下的來臺手寫筆記、旅誌、20世紀初臺灣及捷克斯洛伐克歷史照片等數位史料,睽違百年後首度來臺亮相,「捷克斯洛伐克 X 旅人 X 福爾摩沙 1920's 特展」於今(22)日起在臺史博展出。
有捷克「馬可波羅」稱譽的卜吉比索爾是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共和國時期的世界旅人、記者、作家,也是首位來臺的捷克旅人。卜氏以及助手胡博二人,為達成無錢壯遊世界16萬公里之舉,1929年從基隆上岸來臺,行腳遍及臺北州、臺中州、臺南州、高雄州、臺東廳、花蓮港廳,引發當時廣播電臺及報社爭相報導。精通8國語言及世界語的卜氏,反殖民主義立場鮮明,來臺遭到日本殖民政府冷落,一路派員尾隨監視,言論及行動自由受到限制,所幸當時臺灣政治社會運動家蔣渭水伸出援手,邀請於大稻埕公開演講。縱然受到諸多限制,卜氏仍記錄下寶貴的觀察,從臺灣帶回許多照片和明信片,將來自「福爾摩沙」的第一手印象傳入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促進了橫跨9,000公里的臺捷首度交流。
文化部常務次長徐宜君表示,文化部長史哲上週出訪捷克,並為駐捷克代表處文化組揭牌,代表臺捷之間文化邁入新篇章,有更多交流與合作。徐宜君說,本次展覽由臺捷學者跨海合作,不僅傳遞臺灣歷來為世界交通與貿易交流重要據點,更是人與人交會的寶島。雖然捷克與臺灣地理的距離遠達9,000多公里,但雙方在追求民主自由的過程有相似的經驗,也對多元文化的尊重,以及普世價值有一致共識,讓臺捷文化得以深根與拓展。未來文化部會支持臺史博繼續以展覽、研究等文化內容和世界交流,讓世界看見臺灣。
臺史博館長張隆志表示,本次臺捷跨海合作是多重因緣聚合與各方協助而開展,包含捷克旅人卜氏相關史料的發現與研究,以及文化部、學界與民間各界老師與前輩的鼎力相助。臺史博從籌備處到升格以來,20多年不間斷的蒐集整理、翻譯及數位化海外臺灣的資料,隨著地緣政治的轉變與後疫情社會的發展,臺灣的能見度明顯提升,臺史博有信心承擔起讓世界看見臺灣文化的軟實力與美好,也期待透過國際文化的交流,讓臺灣年輕的新世代能有更開闊的視野與開拓世界觀。
捷克經濟文化辦事處副代表馬婷娜.盧貝休娃(Mrs. Martina Rubešková)表示,臺史博策劃的展覽能讓臺灣人對捷克歷史及文化有進一步的認識,樂見未來捷克與臺灣之間能有更多緊密的合作與交流。研究卜氏的捷克歷史學者馬丁.尼可拉博士(Dr. Martin Nekola)說,他相信這個展覽代表捷克與臺灣的友好關係,也期待這些故事能讓年輕人受到啟發。
這批捷克數代歷史學家尋覓未果的珍貴數位史料,首度離開捷克來臺,展現於臺灣觀眾眼前。展覽分為「弱小民族的惺惺相惜」、「壯遊世界的捷克斯洛伐克旅人」、「被殖民政府限制『視野』的外國旅人」與「同時代來臺的外來旅人們」四大單元,首度展出卜氏來臺簽證、台語數字羅馬拼音手寫筆記、臺灣觀察旅誌、媒體報導與臺灣及捷克20世紀上半葉照片等數位影像,並期透過展覽引領觀眾來認識同處於地緣政治核心的臺灣與捷克,百年前即因惺惺相惜,串起雙邊友好情誼。
「捷克斯洛伐克 X 旅人 X 福爾摩沙 1920's 特展」自即日起至113年3月17日於臺史博展示教育大樓1樓大廳展出,配合展覽規劃系列活動,詳細資訊請關注臺史博官網(www.nmth.gov.tw)、臉書及IG最新消息,歡迎民眾踴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