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之役外文史料編譯(三)
如今本館賡續前述出版成果,在「臺灣史料集成」叢書下, 開闢「乙未之役資料彙編」系列,並於2016 年出版首部成果《乙未之役中文史料》。1894 年清日兩國爆發甲午戰爭,結果清國戰敗,兩國於1895 年簽訂馬關條約,臺灣軍民抗拒接收, 因此爆發了全島性抵抗的乙未之役,對一般臺灣民眾而言則是俗稱「走番仔反」的艱困歷史經驗。除了交戰雙方的清國人(包含臺灣人)、日本人之外,也有西洋人在臺灣島上見證此一重大歷史事件,留下各種多元史料。因此,本館先是於2015 年適逢乙未之役120 周年時,舉辦「鉅變一八九五」特展外,也與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合作出版《乙未之役隨軍見聞錄》。該書除翻譯英日文相關見聞錄外,也包含大量照片及圖像資料。此後,本館依照語言別分年出版相關文字史料,先是前述中文史料,接著預計以《乙未之役外文史料編譯》為名,分別於2018 年及2019 年出版共三冊外文史料,包含英文編及日文編。
英文編分別收錄了清國海關1895 年淡水及臺南貿易報告、英國淡水領事報告,以及其他書籍及報導選譯。其中英國淡水領事總共寫了17 篇報告及1 篇貿易報告,鉅細靡遺地向英國駐北京公使報告當時情形,有著珍貴的史料價值。日文編則主要選譯日軍戰鬥詳報、《奧羽日日新聞》與《東北新聞》的報紙報導,以及陣中日誌及從軍日記等資料。戰鬥詳報及陣中日誌代表官方視角的戰爭紀錄,而另方面,由於當時新聞管制未嚴格施行於仙臺,這兩間報社位於該地,因此得以收錄大量從軍者的家書。從這些家書及從軍日記,可窺見當時日本軍人的個人觀感,可見即使作為敵軍,他們仍對於臺灣人英勇保鄉衛土的精神充滿敬意。透過這些外文史料,可見到中文史料以外的觀察視角,也更能豐富後人對於乙未之役的認識。
「乙未之役資料彙編」系列承蒙泛太平洋集團總裁潘思源先生的大力支持,惠允與本館共同出版,特此致上謝意。《乙未之役外文史料編譯》係由陳怡宏編輯、導讀,百年翻譯社團隊翻譯,並獲得日本防衛研究所戰史研究中心的圖片授權,以及利文曄先生協助校稿,均為編譯出版工作提供重要貢獻,謹此敬申謝忱。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 林崇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