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歷史臺灣第9期:南臺灣研究

  • 歷史臺灣第9期:南臺灣研究
    歷史臺灣第9期:南臺灣研究
    作者/編者: 林玉茹主編
    ISBN/ISSN: 22212728
    出版年月: 2015-05-01
    GPN: 2009903068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內容: 「南臺灣」泛指濁水溪以南的地理範圍,隨著研究主題的差異,指涉範圍會有所變動。本刊彈性地認定為濁水溪以南,現今行政區域為雲林縣、嘉義縣市、臺南市、高雄市以及屏東縣。此地理範圍在日本時代的行政區劃中,曾被劃作臺南州和高雄州。相較於戰後的政治經濟中心集中於北臺灣,南臺灣作為較早設治的地區,累積了相多豐富的人文景觀與歷史材料,但過去的學術資源與研究大多偏重於北臺灣,對於南臺灣的關注卻較為欠缺。為此,本期特別策劃「南臺灣研究」專輯,包含專題論文、文物史料譯介及田野調查短論等內容,希望進一步推動相關課題的研究。 本專輯三篇研究論文分別以雲林西螺街、大西南沿海及鳳山街為研究區域,時間則從清代到日治時期。楊朝傑的〈清代臺灣西螺街的形成與發展〉一文,以清代西螺街為例,分析西螺作為鹿港腹地的地區性市場圈形成的過程及其特質。該文指出隨著土地的拓墾、街市的興起,清中葉以西螺街為中心形成商品交易網絡和街市體系。此地域以輸出農產品、農業副產品為主,米穀輸出的產量位居首位。陳文松的〈日治臺灣大西南沿海鹽業囑託醫與地域社會〉一文,闡述過去研究者較少觸及的,鹽業地帶鹽業囑託醫的歷史面貌。該地在「貧病交加」、「風」、「土」的相襲之下,相較於其他地區,衛生行政、防疫的警察醫、公醫等殖民政府基層醫療體系、地方開業醫等醫療資源相對缺乏,鹽業囑託醫即彌補其不足之處,尤其在戰爭末期,鹽業囑託醫可說與基層醫療體系共同構築出該地的醫療網。王御風的〈日治鳳山街之變遷初探〉一文,利用官方檔案和報紙,以政治和經濟為主軸,分析1895-1945年鳳山街的歷史變遷。清代鳳山街為鳳山縣的首府,到了日本時代,高雄街(後改制為市)的地位節節高昇,取代鳳山街的政經中心地位,鳳山街則面臨如何發展的挑戰。1909年,從鳳山廳改為支廳後,區域中心的地位逐漸失去。1920年代地方制度改正之後,因民間經濟、公共建設投入,及戰時軍事設施進駐而持續發展,並逐漸成為高雄市的衛星市鎮。 本專輯的文物史料譯介專欄,收錄林孟欣的〈認帳――管窺麻豆玉記廍日誌簿的經濟訊息〉,介紹臺史博館藏的文書資料。自乾隆年間到昭和年間,陳氏家族在臺南麻豆地區進行的土地交易與糖業經營相關材料,總數約140餘件,並著重介紹該批文書中的關鍵資料《玉記廍日誌簿》。本專欄另有一篇文章為林欣宜解說、林易徵翻譯、陳怡宏校註的〈麥格麗琪(Millicent M. McClatchie)1895-96年臺灣遊記〉。麥格麗琪為英國女性,在1895年9月到隔年3月跟隨擔任英國領事的姊夫一家人至淡水居住,見證了1895年臺灣政權轉換的關鍵時刻,其中有許多接觸臺灣人的經驗,提供我們理解當時臺灣人對變局的想法。 最後本期新設田野調查短論專欄,收錄李文良的〈我家堂號的由來與歷史〉。以作者屏東老家的「販厝」(二層樓建築)為例,二樓的隴西堂號名稱,應是1960年代興建時工頭自行決定的,當時的識字率不高,建築者透過「規格化」生產,自行替在地的人找統一對應的「堂號」。這種歷史均質化的過程,值得歷史學者深思。 ~摘自本期林玉茹主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