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新聞稿】臺史博、成大歷史、韓內科診所三方合作,推「照護的溫度:府城韓內科病歷的故事」特展,感受溫暖的醫病關係

  • 發布日期:2024-05-15
  • 發布單位:公共服務與教育組

醫院病歷可以提供我們什麼歷史訊息?當下歐美、日韓等全球運用病歷進行歷史研究已蔚為風潮。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史博)、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以下簡稱成大歷史系)及臺南市韓內科診所三方攜手合作,運用韓內科診所保存的1945至1963年韓石泉醫師逝世前手寫的8萬多份病歷資料,進行研究解讀及策展,於5月14日在臺史博推出「照護的溫度:府城韓內科病歷的故事」特展,回應大眾史學之潮流,並展現三方合作之成果。

韓內科診所是府城近百年來最重要的開業醫院之一,1928年(昭和3年)由韓石泉醫師創立,後由其三子韓良誠醫師繼續執業至今,並繼承其父之理念,除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外,更創建臺南地區第1個內科加護病房,持續留存看診病歷至今,已達數十萬份,是目前所見早期開業醫院中最具規模、也最完整的病歷史料。本展覽分為「韓石泉醫師與韓內科的病歷」、「動盪時代的韓內科」、「病歷告訴我們的故事」及「照護的傳承與開創」4個單元,主要透過病歷的整理,呈現早期地方開業醫師的執業樣態,也看到不同時期流行疾病的演變、常用的藥物及患者群像,讓當代觀眾一窺過往在地的醫療活動、日常生活與醫病互動,也隱約可見臺灣二戰末期的戰爭軌跡,及府城常民生活的大時代歷史。

臺史博張隆志館長表示,本次特展有三個特色,首先是從在地角度來回應臺南400的議題。「韓內科」是臺南人最熟悉的診所,博物館從大眾的日常生活出發。其次,這是醫療與社會生活的專題展覽。特別在covid19疫情後,大家可共同思考醫療的重要角色。最後,這也是臺史博當代蒐藏與研究具體的成果展。本館透過與成大及韓內科多方協力的新工作模式,一起成就這個屬於臺南人、屬於在地、屬於臺灣的一個有溫度及有生命力的展覽。

趙卿惠副市長致詞時提到,從韓石泉醫師的發願開始至今,已有96年歷史的韓內科見證了二戰末期醫療資源不足的困頓時期,醫師們如何幫病患做服務,也留下對於當時流行病學的治療過程與處方,足見內科對於一座城市的深遠影響,臺南韓內科的存在,讓大眾瞭解這將近百年醫療史的過程。成大歷史系系主任蔡幸娟表示,韓家兩代從醫,視病如親的精神是後人良好的典範,更為醫學教育及改善臺灣的醫病關係有重要貢獻,也很榮幸能在病歷解讀與展覽研究面向,和韓內科及臺史博合作。

韓石泉醫師的家屬次子韓良信、三子韓良誠、四子韓良俊及五子韓良博均到場參加開幕,由高齡90歲的韓良誠醫師代表致詞,他感謝臺史博和成大促成了此次展覽,讓父親留存的病歷有所貢獻,同時他也提到父親韓石泉醫師對病患的關心與照護,及對社會關懷、對公益的投入,成為他們後代良好的榜樣。韓良誠強調,提供病患溫暖的照護是他從醫的初衷,從他父親韓石泉醫師開始,韓內科甚至陪伴了不少跨越6代的家庭。而現在韓內科看得見的病歷至少超過40萬份,每一張病歷都是他與父親從醫學立場關照患者所留下來的心血。韓良誠最後感性的表示,到目前為止他仍維持每天開業看診,能夠一輩子從事自己有興趣的志業,是最幸福的事情,若有下輩子,他還是會選擇當醫生。

「照護的溫度:府城韓內科病歷的故事」特展自即日起於臺史博展示教育大樓1樓展出。配合展覽將陸續舉辦系列活動,相關資訊請關注臺史博官網(www.nmth.gov.tw)及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MTH100)最新消息,歡迎民眾踴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