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照護的溫度:府城韓內科病歷的故事特展

  • 日期:2024-05-14
  • 地點:展示教育大樓1樓大廳
韓內科展

韓內科展

一份病歷,是醫師對病人病情、問診過程和處理方法的紀錄;八萬多份病歷,則是一個地區的歷史縮影。
開業九十餘年的韓內科診所,自日本殖民時期創立以來,歷經空襲、戰後重建等困難,一路陪伴臺南人至今,見證府城近一世紀的生活變遷。其內存有創辦人韓石泉醫師(1897-1963)自二戰末期1945年至逝世為止,每日開業紀錄的病歷資料。透過韓醫師的筆尖,我們得以一窺臺灣二戰末期的戰爭軌跡、府城常民生活、各時期的流行病與診療困難,以及在這些動盪與變遷中,地方醫師不變的照護溫度。
二戰時期的府城發生了什麼?戰爭期間的韓內科如何持續提供服務?全國性流行疾病又如何影響地方的醫療?今昔的病歷是否延續著醫師照護的溫度?讓我們跟著韓良誠醫師與成大歷史學系研究團隊的腳步,看看病歷告訴我們的故事。

單元一、韓石泉醫師與韓內科的病歷

     韓內科由韓石泉醫師於1928年(昭和3年)創立,是府城近百年來最重要的開業醫院之一;除了服務鄰里,也有自左鎭、新市,甚至外縣市長途跋涉前來的病人,目前由三子韓良誠醫師持續看診中。
韓石泉醫師問診十分仔細,至1963年(民國52年)逝世為止,共累積約8萬份的病歷,由其子女妥善保存至今,是目前所見早期開業醫院中最具規模、也最完整的病歷史料。韓石泉醫師不僅視病如親,他對臺灣社會的關心,也跨越不同時代與政權,從學生時期一直持續到最後。讓我們透過他的手寫病歷等文獻,來看看這段臺灣的故事。

1-1認識韓石泉醫師

韓石泉醫師一生跨越戰前戰後兩個政權,可說是臺灣近代史的縮影。1897年(明治30年),他出生於臺南市的書香家庭,自幼同時接受日本公學校與父親漢學教育。16歲考取臺灣總督府醫學校後,便開始了他的從醫之路。
韓石泉醫師也十分關心社會公益、積極參與政治、社會及文化運動,戰後也曾投入公職,並一直持續在教育、慈善等不同領域關懷府城在地及臺灣社會。

1-1-1從醫之路      

自考取臺灣總督府醫學校公費生起,韓石泉醫師踏上了他一生的從醫之路。
1918年(大正7年)畢業後,他先後於臺北的日本赤十字社臺灣支部醫院及臺南醫院服務。1922年(大正11年)起韓石泉與黃金火共同開設共和醫院,並於1928年(昭和3年)於民權路現址獨立創設韓內科醫院。
韓石泉醫師開業後仍積極進修,不僅至日本攻讀醫學博士,也閱讀大量日語、德語書籍,戰後因應的時代變遷,亦積極學習英語及華語,持續精進醫術。

1-1-2多方面的社會參與

學生時代起,韓石泉醫師就十分關注學生權益。開業後,他不僅積極參與文化活動,也關心勞工運動,是臺灣文化協會及臺灣民眾黨的重要幹部。
戰後他持續關心社會,曾任臺灣省參議會參議員。1960年代退出政壇後,改投身教育及慈善等領域,先後擔任光華女中校長、理事長,紅十字會臺南市支會會長等職,並透過紅十字會籌組診療所,為弱勢病患提供助產及義診服務。

1-2病歷作為地方社會及時代的縮影

韓內科診所保存的韓石泉醫師手寫病歷,記載了1945年3月臺南大空襲後至1963年韓醫師問診情況、患者病情與生活習慣等。
自2018年起, 成大歷史學系研究團隊,在韓石泉醫師三子韓良誠醫師的協助下,著手整理並解讀這批病歷。透過病歷的整理,我們不僅能看到早期地方開業醫師的執業樣態,更能從中看出不同時期流行疾病的演變、常用的藥物,及患者群像,讓我們一窺過往在地的醫療活動、日常生活與醫病互動。

1-3病歷怎麼讀?

病歷是醫病互動最直接的紀錄。一份病歷中包含病患的基本資料、醫師問診紀錄及處方,根據醫師習慣,可能還會寫有其他註記。不同時代的病歷,格式上也會略有不同。
讓我們來看看韓醫師的病歷中記錄了些什麼?又和今日的病歷有什麼不同呢?

單元二、動盪時代的韓內科

走過九十餘年光陰的韓內科,從日本殖民時代起,歷經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二二八事件等巨大動盪。
1945年二戰末期,日本殖民地臺灣遭到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密集空襲。當時臺北、臺南等人口密集的都市受創慘重,居民紛紛疏散至郊區或鄉村,即為「疏開(そかい,soo-khai)」。疏開期間的韓家受到鄉親的溫暖幫助,方能度過難關並持續經營韓內科,提供戰亂時局下重要的地方醫療服務。
大時代的動盪造成了無數的悲歌,卻也讓我們看到人與人、醫與病之間溫暖的一面。

2-1 韓家的戰爭經驗

1945年3月1號下午1點,一顆爆彈命中韓內科醫院,就落在今日韓內科天井的位置。這場臺南大空襲,不僅讓韓石泉醫師1928至1945年辛苦建立的韓內科及所有設備及病歷付之一炬,也奪走了韓醫師長女韓淑英的性命。
遭逢劇變的韓石泉醫師依然堅守醫者崗位,在因緣際會下承購吉村醫師所有的醫療器材與藥品,在疏開地本淵寮臨時開業四個月後,他才重新回到市區看診。直到1949年韓石泉醫師方於原址著手重建韓內科。

2-2照護的溫度

在空襲的陰影下,疏開成為二戰期間臺南人的生活常態,戰爭時期的醫病互動更彰顯人與人之間相互扶持照顧的溫暖。
緊急疏開避難的韓家,在友人(亦為其病患)吳偕蔭的主動協助下,方能在本淵寮(今安南區內)落腳並重新開業。其次子韓良信也因寄宿在另一友人(同樣為其患者)劉札家中,得以維持學業。面對同樣在戰爭中失去至親的病患,韓石泉醫師透過診察費優惠的方式照顧病患,減輕其經濟負擔。

單元三、病歷告訴我們的故事

在歐美日韓各國運用病歷進行歷史研究已蔚為風潮。透過病歷,我們有機會重建地方醫療史,及挖掘大歷史中不會告訴我們的,關於大眾的、在地生活的歷史訊息。韓石泉醫師的病歷也開啟了臺灣戰後初期地方醫療史及大眾史研究的可能,不但可追尋地方流行病史的發展及處置方式,還可以藉由韓內科患者群像所呈現的職業、家庭、生活飲食等諸多面向記載,經大數據分析、比對,討論家庭人口組成趨勢、性別比例等,並看到當代已不存在的過往職業樣態。

3-1早期常見流行病的變遷

韓石泉醫師所記錄下長達19年的病歷中,呈現出戰後初期臺南地區的流行病變遷,與全臺灣、進而至世界性的流行病有所關聯。像是因疏開或被派赴南洋而感染的瘧疾、1947年起於臺灣流行的狂犬病、1957年的亞洲流感大流行、因務農而普遍感染的蛔蟲、霍亂,及影響患者生活深遠的小兒麻痺症等等,在韓醫師的筆下都可以看見它們在府城的身影。

3-2病歷大數據

經由病歷數位化與內容解讀,這批珍貴的病歷記載讓我們能夠看到當時的醫療費用。此外,我們也可從數據化後的統計資料分析,了解來到韓內科患者的職業與性別分布,看見早期專業醫療照護體系中的病人群像。

3-2-1醫藥費的兩難

在醫療保險普及之前,民眾需自力負擔就醫費用,急重症搶救更是所費不貲,中下階層民眾往往需要外界協助。戰後初期醫藥管制鬆散,病人也常會自行購買藥物服用,卻也有買到無效偽藥的可能。

3-2-2來醫院看診的人們

韓醫師的病歷記載相當完整,除了與病情相關的資訊外,透過病人的基本資料,也可以讓我們了解當時至醫院看診的患者群像,以及當時臺南的人口特色。

單元四、結語:照護的傳承與開創      

1928年成立的韓內科,其近百年的歷史見證了臺灣從殖民、經歷戰亂、走過威權統治,進而邁向多元民主社會的歷程,在動盪的年代中持續提供在地醫療照護。1963年韓石泉醫師辭世,由三子韓良誠醫師接班,至今仍堅守崗位辛勤看診。他繼承父親的理念,除了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之外,更在韓內科創建臺南地區第一個內科加護病房,並推動臺灣高齡醫學發展,促進成大老年學研究所和臺灣首家老人醫院的成立。走進韓內科,左手邊是昔日的加護病房,現為病患候診區。右手邊則是現今的病歷室,數十萬份病歷自地板整齊堆疊至天花板。 兩代韓醫師親自書寫並保存每位患者的病歷,每份都是醫病互動的眞實記錄,見證著時代的變遷,也彰顯醫病之間的溫暖照護。


關於本館「照護的溫度:韓內科病歷的故事」特展(以下稱本特展)之病歷隱私保護說明

1.本特展所展出之病歷,是1945年至1963年韓石泉醫師看診所留下的歷史病歷,並非韓內科當下仍在使用的病歷。策展團隊在研究規劃之初,就非常重視病歷隱私的保護。因此,所有展出的病歷均已採取「去識別化」的保護措施,遮蔽病患姓名及地址,僅保留最大的鄉里區域,如某某里、某某鄉,無法辨識病歷中的病患身分。

2.其中唯二有出現病患姓名之病歷,是韓石泉先生已故至交友人的病歷,用來傳達戰爭時期醫病相互照護的情誼。這兩張病歷雖有姓名,但已移除地址及所有的診斷或處方資訊。

3.本特展展出的老病歷,就如老照片、老往診包、舊醫書、暖手爐等文物一樣,是一系列為了傳達「照護的溫度」主題的展品。我們希望能夠讓大眾藉此感受到過往醫病互動間的溫暖,同時也已將個人資料妥善去識別化,符合相關法規之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