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看見歷史:館藏文物選要特展

  • 日期:2011-10-29~2012-06-03
  • 地點:展示教育大樓4樓特展室

臺史博蒐藏世界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建館的重要使命與任務,即是致力於保存維護臺灣的歷史文化資產,讓臺灣島內的每個人,都能夠認識並體會臺灣土地自古至今多元的歷史文化,進而能夠珍愛家園、認同臺灣,共同建構臺灣人的歷史記憶與共同體意識。故本館自籌建以來,即致力推動臺灣相關史料與文物之蒐藏、研究及保存,典藏策略主要以「臺灣涉外關係史」、「臺灣族群互動史」、「臺灣現代化發展史」三大核心計畫做為主軸,徵集相關文物、第一手田野調查資料、散落海外的台灣相關資料等等,至2010年為止,典藏的文物已逾五萬件,館藏種類廣泛,包括古文書及地圖、歷史圖像、照片及影片、歷史文物、農林漁牧生產工具、常民生活器用文物、民間信仰文物、戲曲、娛樂及玩具、史前及原住民文物等,蒐藏範圍涵括從政治、社會到生活的歷史資料,從史前文物、歷史文物到近代、當代收藏。本館期待未來從此基礎上逐步建立館藏特色,並以此推動研究、展示相關計畫,逐步達成營造一座根植過去、展望未來、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屬於全體臺灣人的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世界看臺灣


臺史博典藏豐富的海外臺灣相關史料,內容包含16-19世紀臺灣相關西洋古地圖、西文珍本書籍、19世紀臺灣早期歷史圖繪與老照片等,這些流散各國的圖文、影像資料不僅彌補當時記錄臺灣中文資料之不足,同時也呈現出西方人逐漸認識臺灣的過程,說明大航海時期以來臺灣與外界的連結與互動關係,以及臺灣這片土地上不同時期移民族群之間接觸情形。


土地與人民


為保存臺灣人民生活的記憶,彰顯庶民生活的歷史,臺史博以留存於民間的歷史資料及常民生活文物為核心蒐藏,內容涵蓋衣飾、生活器用、產業、百工用具、傳統信仰、民間戲曲等相關文物等,此一蒐藏方向將傳統史料蒐藏範圍從政治社會延伸到生活層面,從官方檔案擴展至民間資料,以呈現能夠代表臺灣人民生活的歷史新面貌。


現在到未來


臺灣近代化的實現自1880年以迄1980年整整歷時百年,期間貫穿晚清、日治與國民政府3個時期,百年漫長的近代化歷程,由清代沈葆楨、劉銘傳等洋務派官員啟動臺灣近代化開端。1895-1945年日本人在台的殖民建設,完成相當交通、水力、電力等基礎建設及建置近代政府組織、金融、郵政、教育體系,為日後國府發展經濟奠定堅實基礎。1949年後國民政府自大陸撤退到臺灣,移入資金與技術,進行土地改革、制定經濟發展策略,終使臺灣自開發中邁入已開發之現代化社會。臺史博為持續臺灣現代化相關主題研究,並兼顧歷史的延續性,將近代與當代文物蒐藏列為核心典藏,蒐藏重點主要以日治至戰後時期資料書籍、地圖、影像資料為主軸,包括交通、教育、兒童、商業、娛樂、社會運動等代表物件,除希望喚起臺灣人民回味無窮的過往記憶外,更期望博物館可以為將來典藏「古物」。


不斷蒐藏的博物館


本館「保存維護臺灣歷史文物資產,建構臺灣人共同的歷史記憶」的使命與任務,透過研究、典藏、展示、教育等策略,建置本館成為臺灣史多元資源中心。從建館之初一無文物,經過十餘年來多方日積月累的齊心努力之下,已逐步奠基並朝目標繼續前進,但歷史尤以複雜多元、多角不盡,蒐藏永遠持續有待補的缺口等著我們再接再勵。除此之外,蒐藏有形文化物證,只是工作的開始,在既有的資源基礎之下,在蒐藏機緣、保存環境、保存技術能力、時空條件、館藏特色建立等等因素之下,慢慢的建構完整的蒐藏體系,並支援應用於各項研究、展示、教育推廣等等工作計畫,以因應創造〝活的〞歷史的積極使命,所以,距離理想仍十分遙遠,我們仍需孜孜不倦,期許成為一座不斷蒐藏的臺灣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