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味.家鄉味特展」以文化交流中最平易近人的「食」為主題,從東南亞常見植物及香料的運用切入,展出「南洋風土與生產地景」、「南洋味:南洋飲食的特色」、「重現家鄉味」及「與南洋交織的未來」等內容,透過展覽呈現人們是如何透過味覺與家鄉重新連繫,讓民眾瞭解在臺東南亞新住民的傳統飲食及生活文化,期望串起彼此...
博物館是一個能讓各年齡層都親近使用的場域,為回應已邁入高齡社會的臺灣,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期待連結及觸動高齡者們的記憶與經驗,並創造跨世代的回憶與傳承。飯桌上的菜餚,揉合了人的移動與記憶。特別是東方人的傳統,除夕在年夜飯桌前的團聚,家家都有專屬的一道料理,烹調慢煨出獨特的記憶,在臺灣這個移民社會,「年...
一起上學去走進學校、成為學生、接受教育,是多數人都曾有的經歷。「上學去:臺灣近代教育特展」試圖從學生的角度,看見國家透過近代教育試圖培養我們成為「理想」國民的同時,懵懂的我們如何因教育認識自我、看見世界,從而培養出質疑與挑戰既有體制的獨立思考能力,也讓近代臺灣發展成一個具整體形貌但保有各自性格的「共...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與財團法人天主教臺南市私立蘆葦啟智中心共同推出「心視角‧2018蘆葦智青攝影展」,展覽透過「觸」覺、「聽」覺、「嗅」覺等多感官攝影作品,呈現智青們獨特的視角與想法。本次展覽中共有「自畫像」、「探索心生活」與「遇見臺史博」三個單元。「自畫像」是智青自拍並沖洗照片後,再畫出渴望對他人展...
位居南方的臺南,是臺灣最早發展的城市,以及極早與外界接觸的地區,因而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許許多多曾停留或居住過臺南的人,藉由近身觀察,記錄、描繪自己眼中的臺南風土。這些風土描繪從400年前到現在,因著不同世代、族群的觀察視角,有著不斷流動的變化。這些記錄者一代一代地觀察、書寫,共筆出臺南多元的歷史...
導論120多年前多元族群的臺灣社會是什麼樣子呢?本展覽將跟隨著伊能嘉矩(1867-1925)這位來自日本遠野的人類學家,在日治初期10年之間多次的田野調查足跡、紀錄、筆談與報導等內容,瞭解120前的臺灣漢人與原住民文化習慣與社會樣貌。透過伊能嘉矩,百年前的多元族群社會逐漸顯影。也順著他的田野足跡,我...
「如果將這些古地圖交疊,你會發現臺灣就是一座隨著歷史不斷舞動的島嶼」臺灣,或說福爾摩沙、艾爾摩莎、東番、北港、小琉球、大員、東寧、高山國,這個在中國大陸東南方的小島,大約從16世紀末開始,慢慢浮上世界的舞臺,為各方人們所想像與認識,自此「臺灣」的形象就一直隨著歷史與文化的流動而改變。臺灣島嶼形象的轉...
租書店,是當代臺灣大眾文學一個重要的流通節點。廣義來說,以出租書籍的閱讀時間來牟利的行業,歷史久遠。18世紀英法有Lending Library,江戶時期日本有貸本屋,戰後的臺灣,則發展出由特定出版社、中盤商、租書店組成獨特的產銷結構。文學,是透過書的出版、流通、販售、閱讀等基本且必要的元素,才得以...
展期 : 2018/05/21- 2018/12/10地點 : 行政院新莊聯合辦公大樓南棟一樓文化部藝廊(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關於展覽觥籌交錯、氣氛熱絡的熱炒攤,優雅端坐、舉杯相對的高價餐廳,微微燈下有人在等的家中餐桌……你記憶中最深刻的是什麼樣的飲食場景?這個場...
展覽地點:臺史博湖畔教室展覽簡介:臺史博與瀛海高級中學共同主辦「我身邊的新臺灣人」特展,瀛海中學的學生運用手繪漫畫、剪影、場景復原等方式來說新住民在臺灣點點滴滴故事,帶領觀眾一起從家庭、工作、生活、夢想等不同層面,了解在我們身邊的新臺灣人的想法與感受。臺史博與瀛海中學從2017年3月開始合作「我是策...